傷害海洋的日常生活:萬里國聖埔淨灘分析
海洋廢棄物造成海洋生物死亡的情況時有所聞,而近期公視拍攝〈 西表島故事:垃圾與山貓 〉,發現居然連陸上生物──山貓,都遭到海廢所害。海洋廢棄物遍布西表島上,山貓無聲的暗殺步伐,因為海廢塑膠發出聲響,捕獵失利的山貓甚至養不活自己的小孩。海廢影響範圍之廣、之遠,已經無人可以置身事外。...
View Article漁業如何永續? 從漁業管理、海洋保護區到責任漁業
漁業捕撈不是今天漁源枯竭的唯一原因,卻可能是受影響最直接的產業! 無主的資源叫做「公共財」,1968年學者 [1] 就指出公共財的下場就是悲劇;在討論公共財時,漁業資源可能是最常用來當作說明的例子!可惜如今在台灣大多數人仍然視海中的魚為公共財,加上台灣漁業管理制度的落後,即使台灣海洋生態豐度及多樣性是世界一流,然而現在台灣海洋資源卻是世界220個專屬經濟水域(EEZ [2]...
View Article掌握生死輪迴 看不見觸不到的海洋小小兵
5月下旬的傍晚,微小生命的奧妙氣息瀰漫在空氣中,我蹓著狗兒Sam,心中不斷想著物種的奇妙。 對我來說,空氣中的清香彷彿訴說著紫丁香、鈴蘭與野櫻桃的繽紛燦爛;而對Sam而言,牠或許不會注意到這些香氣,但牠對鹿、狐狸、水獺、郊狼、草原田鼠以及狗兒的氣味卻會非常敏感。...
View Article做個好人客 拜訪大海的注意事項
美屬維京群島的聖約翰島大概是我在這世界上最喜愛的地方,它擁有美麗的海灘、讓人想到就垂涎三尺的餐廳以及絕佳的天氣,海洋的藍色變化無窮,從最深的海軍藍到最淺的青色,邀請你直接跳入海裡徜徉。 聖約翰的Trunk灣的俯看圖。攝影:Lily Huffman。圖片來源:海洋健康指數 :...
View Article最艱難的時代 你不能沒有的生命特質——韌性
「韌性」是個艱澀的詞彙,用來形容我們都熟知的特性:「反彈回去」。就如同英國樂團Chumbawamba所吟唱的:「我被擊倒,但我爬起來。你永遠不可能打倒我。」 “Pick yourself up…take a deep breath…dust yourself off and start all over again” 「振作精神......深呼吸......拍拍身上灰塵重新來過」...
View Article「珠」連九族 淨膚柔珠的骯髒小祕密
瞎密?!連啤酒都被塑膠污染了!? 我們正活在「塑膠世代」當中,不僅人類生活已經離不開塑膠了,塑膠也正大舉入侵自然環境。在去年(2014)8月,德國一項針對當地品牌啤酒的研究報告指出,共有24種廠牌的 啤酒都有來源不明的塑膠微粒污染* 。目前還不知道這些微塑膠的來源,但八成與我們大量地使用塑膠有關。 另一則近來的新聞則是...
View Article《海岸法》是什麼?能吃嗎?──花東人的觀察筆記
台灣海岸嚴重人工化、權責不清的情形向來為人詬病,東海岸上也有一連串開發案蓄勢待發,然而,早在30年前政府已經在海岸上劃定了大範圍的沿海保護區。 舊版十二個沿海保護區預定地,目標106年公告的保護區範圍將有所調整。出處:內政部營建署。 But 保護區為何無效? 民國73-76年期間,12個沿海保護區預定地(見圖一)由行政院公告,but,人生最怕就是這個「but」,如同環保團體最怕「有條件通過」。...
View Article海岸法初登場 分工整併千頭萬緒
本專欄上回的《海岸法是什麼?能吃嗎?》一文中提及了2015通過海岸管理法後,各界對此不一的看法,然而不管是開發派或守護派,應該都會認同,不論條文怎麼寫,最後如何執法才是關鍵。雖然海岸法的工具尚未建構完成,但本文將介紹法條內涵,並邀請各界一起監督政府未來適當使用之。 核心工具:土地劃分管理...
View ArticleIUU黃牌半年無解 台灣漁業管理怎麼了
2015年10月,由於漁業管理法制老舊,無法有效打擊非法漁撈(IUU,非法、未報告及不受規範),歐盟執委會對台灣祭出黃牌警告,要求六個月內改善,否則有可能面臨經濟制裁。 歐盟黃牌警告已過半年,台灣的漁業管理合格了嗎。圖片來源:台灣綠色和平組織 歐盟消費者護海 拒絕IUU漁獲...
View Article龍王鯛事件後,不該只有「然後,牠就死掉了」
近日綠島龍王鯛盜獵事件甚囂塵上,引起大眾強烈撻伐聲浪,一來因為龍王鯛是極具潛力的觀光資源,二來在2014年已列入保育物種。無獨有偶,在澎湖山水長期經營浮潛的業者,發現常觀察的一顆大硨磲貝「被」失蹤,而硨磲貝早在2006年6月1日由澎湖縣政府依漁業法公告為保育類,不得採捕、持有、販賣、處理及利用。另一起事件則發生在蘭嶼,一株位於水深20-30米處的大海扇,一向是潛水員熱門的觀賞標的,卻離奇佚失,據信也...
View Article邵廣昭:海洋保護區年創3億收入 夏威夷做得到,為何台灣不行?
美國夏威夷是愛好海洋活動朋友渡假的天堂,其中歐胡島是人口最多的政經中心,島上的檀香山市及珍珠港的東邊有個著名旅遊的景點──威基基海灘,再往東約30分鐘的車程,即可抵達全球知名的浮潛聖地──Hananuma Bay(中譯名恐龍灣,但應是當地原住民語「獨木舟」之意)。...
View Article護魚也護漁 有人有海的保護區
保護區是什麼?從不同的角度出發,或許有截然不同的回應。對保育人士,保護區是維護地景地貌的終極手段;對居住在周邊的居民,保護區可能剝奪或限制了原有或傳統自然資源的使用權;對一般大眾來說,保護區是珍貴稀有的旅遊資源,願意花上大把銀子,只為一親芳澤。 透過「保護區」的三稜鏡,人們看到不同的景象。本文希望藉由探討陸域保護區的發展歷程和經營管理經驗,供作經營管理台灣海洋保護區參考。...
View Article「綠色風機」或「血色能源」 選址決定白海豚生死
台灣白海豚,在幾年前國光石化開發爭議中聲名大噪。前副總統吳敦義先生脫口而出一句「白海豚會轉彎」名言,也讓這可愛的白海豚成為家戶喻曉的海洋哺乳類。 台灣雖為海島國家,但是因過去戒嚴令的實施,鮮少有海洋相關開發和研究,直到1988年戒嚴令解除後,台灣海岸地區才開始開發利用,也就是說,我們對海洋的深度認識事實上不到30年。 台灣白海豚。攝影: 蔡嘉陽 。 岌岌可危的台灣國寶...
View Article掠奪或是永續? 孩子的海洋教育不能等
目前我國海洋教育的推展,呈現一股朝氣蓬勃的氣息。各級學校老師與環境團體,好像都有用不完的精力,在推動一項又一項海洋教育活動,提供給學生或一般民眾親近海洋的機會,以及對海洋的認識。 但是,我們似乎缺少一個完整的海洋教育藍圖,我們很少有機會討論一個完整的海洋教育應該有哪些內涵。唯一看似完整的海洋教育課程綱要 [1] , [2] , [3]...
View Article救你一命的海洋藥房
※ 本文翻譯自 Ocean Health Index 保育海洋的理由有很多,其中一項,或許是讓人類活得更健康。除了提供蛋白質營養來源、供給食物、市場產品、調節氣候、就業機會、娛樂與美學價值之外,長久以來,海洋生物也應用在醫治各種人類疾病。 亞洲與其他地區的民俗療法常利用海洋生物為藥材來源...
View Article